如今澧水还能产出的东西,就只有沙和一点点河鱼了 | 秘境

admin 8639 2025-05-17 13:31:10

“我怕呢,我又不会游泳。”

说完这句话,我受到了厨师先生的嘲讽:“哈哈,你是不是澧县人?澧县到处都是河,你居然是个旱鸭子。”

在2003年7月,澧水又猛涨过一次,政府启动紧急措施,炸开了澧南垸的堤坝蓄洪。2006年,三峡大坝完工后,澧水就再也没那么猛了,来水边的人仍然不多。我的父亲告诉我:“以前的一些支流边上,还是很热闹的。”

澧水上建造的大坝形成了一个水库,不少人在水库里垂钓,虽然岸边明令禁止钓鱼

据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记载:“澧九水,曰温、曰渫、曰黄、曰茹、曰道、曰溇、曰澹、曰涔,总名曰澧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我的初中“九澧实验中学”名字的由来。

在县城西北方,我的老家王家厂,就有涔河流过。涔河源有南北两支:北源自澧县太青乡太青山东麓白岩壁,经太青、甘溪、火连坡、闸口等地至两河口;南源出石门燕子山,经杨家坊、码头铺、方石坪等地到两河口。听父亲讲,50年代这里出水手、码头工人和长约5米、载重4吨左右的木帆船。

生于1935年的爷爷就属于木帆船合作社的一员,因为“懂点墨水”,做的是书记员工作,清点从太青、石门等地运过来的斑鸠、山蛤蟆、野兔等山货,和从澧水来的布匹、酒、糖等物资。

我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,跟着我奶奶一起坐过帆船去澧县北边的梦溪吃酒,吃到过船上卖的双龙西瓜,还记得那些纤夫守在河边帮人拉船,5分钱一次。后来木帆船消失,纤夫也消失了。

涔河上木帆船的逐渐消失,是因为1964年王家厂水电站的建成截断了上游的通路。木帆船合作社改制成澧水航运公司,我的爷爷继续做会计和调度员,带着刚刚长大的第四个儿子——我的父亲,来到澧水主流的兰江闸工作。

澧水因为没有横穿城市,所以受到的污染较小,水质非常清澈

到了80年代,公路和铁路便捷起来,澧水上跑的主要就是沙石船了,那时候木帆船已经换成了机动船,载重可达50吨。我的父亲年轻时挑过各种各样的沙石,“二至三寸”、“小寸”和黄沙,都是1块8毛钱1吨,那时候算是很赚钱的差事,“就是太苦”。他说“二至三寸”的鹅卵石是最麻烦的,因为上到筐里很重,用撮箕又不方便。

每周,父亲会跟着爷爷回一两次王家厂,没了水路,只能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行36公里回家。

1986年,父亲不甘心一辈子当挑工,瞒着爷爷参军,去了广西贵港当兵。1991年,我出生的那年,爷爷从航运公司退休,7年后,又被返聘回去一段时间,直到2003年左右,彻底结束了航运公司的工作,回到王家厂拜了个师傅当道士,以替亡者超度维生。有不少“客户”是他曾经的同事,他们大都比爷爷更早放弃了航运。而此时王家厂煤矿的开采导致河水渗入地下,涔河水量已非常稀少,不能再行船,在一些地方陆陆续续断流后,彻底断了同澧水的来往。

“1998年,澧水上也有了电站,滟洲电站建成以后,澧水自身的航运也渐渐断了,虽然大坝上修了一个船闸,但是从来没开过闸。你爷爷重新回到航运公司,其实也就是卖一些从澧水里面挖出来的沙。”父亲说,如今澧水还能产出的东西,就只有沙和一点点河鱼了,沙很快要被挖光,以后就只剩鱼了。

早市上卖野生鱼的渔民,他们没有正规的手续,所以无法进入菜市场

今年47岁的渔民刘秋芳,早上6点多下船到兰江闸卖鱼,在8点半城管上班之前收摊回家。

“我们一般在下午6点之前开始搞鱼,听说每天这个时候电站会放水,鱼就多些。以前是想什么时候搞就什么时候搞,用网子、放陀钩、搬罾、放鹭鸶。卖得好的有石花鱼、翘鱼、鳝鱼和鳊鱼。”刘秋芳说:“搞鱼太辛苦了,挣不到什么钱,我老公家五代都是渔民,在我儿子这一代终于要结束了。”

她又指着身边的一个名叫赵绪明的男人告诉我:“他不止晚上搞鱼,白天也搞,是我们这里最卖力的,一天挣不到什么钱不说,身体也搞垮了。”

“我倒是觉得是他们自己太过分了”,在澧水河边,邓迪捡起一条石滩上尚有腮动的鲶鱼苗,把它放进水里,“这种小鱼卖不了,就把它放回水里去嘛,干死了鱼苗,哪里还会有鱼捕?”邓迪每年要陪家人来澧水河边放生,往河里抛进几条怀了孕的红鲤鱼,“这样一次就可以相当于放生了上百次”。

他说外婆是在附近菜场做鸡鸭宰杀生意的,红刀子进进出出,希望这样能减少一些“罪孽”。要在以前,还有因为住在附近,祈祷澧水安宁的意思在里面,但是现在已经用不上了,澧水已经变得足够平静,水少得让人看着可怜。

- END -

文| 郭沛文 图| 邓天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
下一篇
相关文章